每年的中秋節,都會掀起“月餅大戰”從拼歷史到拼口味,從拼外表到拼包裝,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越來越成為常態。這幾年來,甚至呈現了多種宣稱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月餅”健康月餅”
人們經常說“健康食品”但是健康食品”自身并沒有一個法定或者科學的定義。因為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復雜多樣的而任何食品都不可能單獨滿足所有需求通常,人們把滿足人體需求多,而有利影響小的食品稱為“健康食品”比方蔬菜,能夠提供很多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抗氧化劑等現代人容易缺乏的營養成分,所含的糖、脂肪等人們容易過量的成分又比較少,所以被當作“健康食品”至于所謂的垃圾食品”各種洋快餐,則是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鹽等現代人容易過剩的營養成分多,而那些容易缺乏的微量成分,則很欠缺。所以,臨時以這些快餐為主要食物,就會造成熱量過多而營養失衡。
如果依照同樣的規范來看待,月餅實在一種“不健康食品”與洋快餐相比,含糖量有過之而無不及。面食本身的口感并不優越,要做出“酥軟”月餅來,就需要加入大量的油糖、油、面粉,月餅的基本成分。月餅餡也往往含有很多糖和油。可以說,月餅比洋快餐更加“高熱量”營養成分更加“單一”
不過,考慮到月餅只是一種“文化用品”實際上對健康是好是壞都沒有關系不論是健康食品”還是垃圾食品”對健康的影響都是要在臨時、大量吃情況下才干體現進去的而月餅,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中秋節的一個儀式而已。存在意義,主要是文化保守上的順序需求,而并非滿足人體需要的食品”